轉載來源:上海證券報
在A股市場目前持續低迷的市道中,如何抓住稀缺機會以實現較好生存成為市場參與者關注的話題。高毅資產馮柳是知名的價值投資人,擅長逆向投資。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馮柳,分享其投資方法。
《基金周刊》:逆向投資的核心要素是什么?
馮柳:核心是在負面思考的時候買入,下跌只是負面思考的表象,但不是所有下跌都代表充分的負面思考,有時不那么充分的上漲也可能是另一種負面思考。這個世界是復雜且充滿變化的,我們掙的是角度和變化的錢而不是糾正市場錯誤的錢,市場是永遠正確的,關鍵是在其正確被反復證明后的逆向而行,一定要避開它的正確被展開的過程。大部分事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解,當負面被充分體現后正面解讀便可展開,即便暫時沒有,但當其負面被如此顯著的呈現出來后,積極的變化也會自然而來。
《基金周刊》:市場永遠正確這話怎么理解,它時漲時跌,到底是漲正確還是跌正確呢?
馮柳:都正確,漲的時候是往好的方面想,跌的時候是往壞的方面想,每個漲跌都是一個角度和思維過程,理解市場就是去理解它在漲跌中的思考及側重,然后將其融入自身的研究中,市場是集體智慧的體現,它可以幫助我們完善視角,同時獲得時間感和進程思維,因為市場在不同信息和狀態下給出過非常多的定價、預期和思維過程,這里包含了極大的多樣性和邏輯性,了解這些對我們的投資是非常有益的,可以更全面客觀地去理解企業。當然,永遠正確只是一個強調,因為角度維度的原因必然會伴生某些方面的不正確,但你必須先認識到它的正確才能理解不正確。另外,我們不能用事后的結果去評判事前的市場,那是完全不同的信息基礎和可能性,它的正確只在當下。
《基金周刊》:集中投資的核心要素是什么?
馮柳:是確定性,也就是概率,但由于你覺得確定的別人也會覺得,這就會降低“賠率”,這兩點一般會相反,但偶爾也會有不同框架下的一致,因為我一向把“賠率”放在概率前面來思考,所以會分散買很多個股票來跟蹤,只有發現兩者統一的時候才會重點集中。
《基金周刊》:挖掘股票的策略是怎么樣,選股的核心標準是什么?
馮柳:好的生意模式同時還符合可預期、可展望、可想象這三個要求,可預期就是要搞明白1年內的業績和估值情況,可展望就是要能大致感受出企業三年的發展路徑,可想象就是要能對10年后的未來有所期盼,可以很模糊,但得有想頭。前兩條決定企業的業績及可持續性,最后一條決定能否在估值上升的情況下表達業績。
另外就是要界定好是戰略性還是戰術性的投資,戰略性的就買熱點買龍頭,買大家最想要的好公司,貴點都可以;戰術性的就是買冷門,博弈打法,揀大家暫時不要但基本面并不差的公司,在價格的保護下等待變化產生。
《基金周刊》:在挖掘拐點型公司方面,您有哪些心得體會?
馮柳:我比較喜歡去價值抄底,但對拐點型公司沒有特別喜好,我把下跌分為殺估值、殺業績(經營節奏)和殺邏輯。殺估值的最好,因為跌下來后導致其下跌的因素就解除了;殺業績的則為次,只要針對其經營節奏和變化進行投資也是很好的機會;最要小心的就是殺邏輯,這個一般不建議參與,很難抄對。當然這三種殺跌有時會混在一起,有可能從殺估值開始然后業績節奏變差最后發現原來是邏輯改變了,這就比較悲劇,所以一定要借助市場的智慧進行判斷,用復雜去化解復雜,萬不可自作聰明,這個市場最不缺的就是聰明,個人力量在復雜體系面前是微不足道的,要棄智和謙卑,用常識、信仰以及運氣去面對。
上一篇:做金融投資,性情的重要性遠超智商